• 行业新闻

多式联运应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发布于:2011/3/21  来源:上海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

       各自为战
    记者调查发现,我国航运、铁路、航空、公路等相关部门、企业已开始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由于这些应用仅限在部门内部、企业内部等小范围,这使得跨领域经营的多式联运在应用该项技术时遇到了很大困难。对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各自为战的现状不利于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在未来,物联网应该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地按照相关标准共同发展,多式联运需要与物联网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我国铁路部门最新上马的冷藏集装箱,便系统化地运用了物联网相关技术。这种新型的集装箱大小45英尺,内部的载货空间40英尺。集装箱内装有12个传感探头,用来监控12个点所在位置的温度;同时集装箱内还装有GPS定位系统、实时传输系统等。通过这些基于运输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及空间数据库信息化领域技术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这种新型集装箱无论在运输途中,还是在铁路货站、仓库、工厂等位置,它的温控状态、数质量情况等都能在铁路货运部门的控制中心获知,并可做到对集装箱实施全国范围内的合理调度。然而李军遗憾地告诉记者,这种智能集装箱只局限在铁路使用,而大量冷链物流中还没有做到这种技术的全面应用,所以“断链”的问题还很普遍。
    另据浙江海关的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海关也运用了不少物联网技术,并有效地提高了通关效率、节省了物流费用。按照传统的通关程序,航运物流集装箱必须经过两次报关和两次查检,快的要两天,慢的要3天。其间航运物流集装箱租一天要几百块钱,上海货运公司航运物流集装箱进入园区内的保管费一天也要几百块钱。而航运物流启用电子监管通道和智能卡口系统之后,过关的RFID感应只需要十几秒,第一次报关和查检过后,如果海关没有从数据中心监控到集装箱被打开的异常情况,就可以省略第二次查检的程序,几十分钟就能完成整个过程。“其实海关在海陆空各类口岸中,目前都运用了不少物联网技术,但仅限局部运用,各系统独立运行,分属各自单位。”一位知情人士指出。
    此外,记者还发现许多企业也在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如,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等。但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各自为战。“目前,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海关等政府部门及物流企业都在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多式联运也加大了应用步伐;但这些都受限于本部门、本单位利益,不能跨部门协调发展,应尽早扭转这种局面。”李军秘书长强调。
亟待推进
    “物联网如果能与多式联运做到有机融合,将能有效解决整个物流行业面临的‘效率、安全、成本、环保’等系列问题,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未来政府与企业应把物联网与多式联运发展进行同步规划,做到融合发展。”在李军看来,物联网与多式联运应实施联动发展。
    上海某外企高级程序员谭容告诉本报记者,物联网与多式联运的有机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不过,这需要统一标准,建立统一的多式联运物联网平台。她还指出,统一的物联网基础体系是物联网运行的前提,只有在统一的体系基础上建立的物联网才真正能做到信息共享和智慧应用。因此,不论从需求、上下层连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标准是二者融合的首要前提。
    同时,要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多式联运中的全方位应用,必将突破跨部门、跨行业的政策枷锁。相关部门及企业也应相互通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的标准将各自物联网进行互联互通,让人们在多式联运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能方便地实时查询、追溯产品信息。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山东省去年底已经开始在烟台、潍坊两市展开相关试点。按照山东省经信委、省交通运输厅、济南铁路局、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他们将共同组织多式联运,主要方式为:以政府引导,企业联盟,市场为先。物流园区将与产业聚集区相结合,利用计算中心组合出多式联运方案,实现一票通。多式联运企业通过编制综合运输方案,有计划根据市场需求运转;通过区域性的计算中心,进行运力平衡和多元化组合搭配,形成网络为支撑的多式联运信息体系,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推进多式联运物联网的发展。此外,上海、北京等地也逐步迈开了多式联运物联网发展的步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