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冲击零食百货行业出路在哪
发布于:2013/8/12 来源: 点击次数:
数年以前,曾经有一批实上海大件运输力雄厚的个体店铺风靡苏城,这些店铺或因其商品独特、渠道特殊,又标榜名牌、原产地直销,深受苏城老百姓喜爱。这些个体商店甚至能在短短两年间开出四五家连锁店铺。紧随其后,他们又在珍珠弄开出一家,同时将五卅路、十全街店关闭。2009年,在珍珠弄对面又开出一家,同时将碧凤坊店关闭,此时主打经营男装服饰。几经市场考验,他们最终将盈利的店铺全部收掉,仅在珍珠弄开出一家店,抛弃之前的所有资源,全部主打韩国进口服饰,并采用会员制经营至今,年利润不减反增数十万。 他们开始走中端路上海大件运输线,最后发现男性顾客也很“吃香”,但最终还是决定摒弃所有,走高端进口路线,“你有的别人有,赢不了,你有的别人没有,才能赢。”如今,李老板每两个月奔走于店铺与韩国之间。 “店不是越开越多越好那么,如今呢?它们还在扩张还是早已“见好就收”? 八九年前,有点小资情调的市民会涌向十全街选购特色服饰,最辉煌的时候,李女士先后打造过五家连锁外单服饰店,足迹遍布十全街、五卅路、碧凤坊、珍珠弄等古城闹市。如今,她仅留有一家店。对比过去的辉煌,李老板有点惋惜,但“这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2004年左右,李家两口子靠独特的渠道和眼上海大件运输光,先后在五卅路、十全街开出两家日单服饰店,主营外贸单品,吸引了一众粉丝。两年过后,两口子将目光瞄准观前区域,吃下碧凤坊一家店铺,引进韩国服饰;一间小铺的现实变迁 ,还是要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不然没法生存”,李女士笑言,早前主打的外贸服饰走平民路线,渐渐地受到多方冲击, 和李家两口子不同,在苏城服装界同样小有名气的朱老板,他多年来的经营路线一直是“跑量”。同样经营外贸服饰近10年,同样经历了多家连锁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