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专营婴幼儿用品的“芒小果的店”的客服小雪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各大快递公司都面临着“爆仓”(大量的快件积压在快递公司的仓库)的困扰,很多客户为躲避物流高峰也会选择“错峰购物”――节前买或者节后买,一些为节假日准备的促销活动因为物流的“不给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物流能跟上,我想我们节假日期间的销售业绩会更好。”小雪表示。
另一个让小雪头痛的问题是,因为包裹迟迟不能送达,
上海到唐山专线节假日期间网店和快递公司遭遇到的投诉会特别多。“开网店,信誉就是命,因为物流问题被给中、差评价,我们实在太冤了。”
调查发现,网络销售的“大卖家”有着同样的烦恼,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就表示:“电子商务正变得越来越‘重’。当每天的订单超过1000个,企业的大部分精力就在处理客户投诉,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投资物流系统,1000个订单造成的100个投诉就会让企业每天流失100个客户。”
网络卖家感到委屈,物流公司也有自己的无奈。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让与之唇齿相依、但又起步较晚且尚不完善的快递业乱了阵脚,物流配送的脚步已跟不上电商订单量的增长。物流业在电子商务的“盛宴”中,一下子“积食”了。
申通快递公司营销总监夏祖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给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他以淘宝网2010年11月11日的大促销为例,李宁公司在促销前每天的订单量大概在6000~7000单,促销当日,一天接了9万个订单。“对于下游的物流端供应商来说,之前配备的人力、物力根本就不能满足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夏祖彬说。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是任何企业都承受不了的。这已经到达了申通运作能力的极限。”夏祖彬表示。申通快递主要的业务来自于电子商务产生的快件。数据显示,2010年10月,申通快递平均每天的派送量大概在180万单,但到了11月11日后,高峰时达到了每天260万单。
对于配送短板,一个形象的比喻是,电子商务企业是一个“商场运营商”,商场里的店铺都租出去了,客户买东西也都实现刷卡消费了,但物流配送,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集贸市场的水平。
京东商城在2010年年末与近200家品牌厂商、供应商签署了总额超过200亿元的采购协议,公司CEO刘强东当时表示:“明年我们所有物流系统能够支撑的极限能力也就是260亿元。如果没有物流的限制,我们完全可以做到300亿、350亿,但是因为物流的瓶颈,所以明年我们要放慢速度。”
派代网总裁邢孔育指出,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瞬间订单量的增长带来的累加成本并不高,因为主要是信息流的增长。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仓库、车辆等都是刚性成本,最重要的是,物流企业的规模增长,需要一个周期。
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梁春晓表示,“以前电子商务发展有‘三座大山’阻隔:信用、支付、物流。现在信用和支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重要的问题是,物流困境还在,物流发展速度缓慢制约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务部预计,未来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5年将达到12万亿元的规模。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电子商务的精英并不甘心放慢成长的脚步,被动地等待第三方物流的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涉足物流就成为了必然趋势。
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指出,未来只有那些把物流作为其核心价值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掌握其中诀窍的企业,才能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中取胜。报告认为,这些公司会将物流供应链网络作为整体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将物流渠道、商流渠道及信息流渠道进行捆绑,是真正的融合、渗透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各个环节,而绝非简单地外包给第三方。
显然,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电子商务的“大佬”是深知其中利害关系的,为此,这些企业近年来已经开始把融资投入到物流建设中。
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京东商城开始加入到假日市场的促销大战中,首次与国美、苏宁等传统卖场展开了正面竞争。在“长假不打烊”的服务举措和大力度促销的双重推动下,其销售额同比增长达到了446%,
网站日均浏览量达到2500万人/次,
上海到兰州物流与国美、苏宁等全国性卖场客流量相当。
凡客诚品在节假日期间的走货量基本不受物流的影响,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总结其成功经验,凡客诚品的秘诀或许正是因为自建了物流系统。国庆长假期间,凡客诚品的三地库房均正常发货。京东模式则在于在各大城市建立了物流仓储和物流中心。京东商城副总裁徐雷在总结经验时也表示,京东之所以能被广大消费者认可,除了实惠的价格、完善的服务外,快速的配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刘强东的计划是,用5年的时间,花费100亿到200亿元建设一个全国物流系统。“整个供应链全部是我们自己做,所有信息系统都能控制,确保运营环节的效率最大化。”
京东商城还考虑到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京东看来,只有掌控了物流的所有环节,才能实现“运营环节的效率最大化”,而不是依赖第三方物流,从而使“最后一公里”的控制权落入他人手中。
京东网上商城配送副总裁张立民认为,“最后一公里”是工作人员直接与客户面对面的时机,第三方物流无法完成品牌传播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另外,个性化的需求如以旧换新,是难以借助第三方物流完成的。
电子商务界的“航母”――淘宝网也正在筹划物流领域的大动作。今年1月,阿里巴巴正式对外公布其物流战略,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合作伙伴承诺一期投资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集团自己出资100亿元,逐渐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希望十年以后,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最多8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形成真正的农村都市化。”
本报记者日前致电淘宝网北京分公司,其公关部负责人介绍说,区别于京东等电商的物流模式,阿里巴巴要实施新的物流战略,不是直接把货送到用户家门口,而是建设“电子商务生态链”,为卖家减少物流、仓储配送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就是说,淘宝的“大物流”战略类似于淘宝的“平台”定位,本身不提供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而是要为网商和物流企业服务,做物流基础设施的提供商。这位负责人表示,“大物流”的概念显示了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可以说,要降低中国企业的物流总支出成本,构建社会“大物流”势在必行。
电子商务企业涉足物流业已是大势所趋,
上海到拉萨专线而身处电子商务生态圈中至关重要一环的物流业,对电子商务发展势头的如火如荼自然体会最深,不少物流企业已不满足于只“跑腿”,而是把触角伸向了产业链的上游――电子商务。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快运物流发展大会上获悉,目前中国邮政、中铁快运、顺丰速运、宅急送、申通快递等国内知名的物流企业正依托自身的物流网络和电子商务配送经验,跨界至电子商务领域。
作为消费者,拿到包裹的时间当然是越短越好,而且希望时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定。按照钟点精准的快递服务,远非现有的物流体系可以达到,而短距物流则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短距物流,是指能够将业务领域集中于某个城市,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在同一区域建立更多的仓储和配送基地。这种模式区别于“大而全”和“垂直”的电商
网站,形成对电子商务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造。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从下单到送货上门只要1个小时,据说最快的甚至能达到9分钟。其配送人员也可以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快速送货。甚至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物流服务,从而提升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