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下的食盐储备体系
发布于:2011/8/19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凌翰物流一直致力于大中型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的供应链服务,根据不同的客户进行量体裁衣制定出个性化的物流方案,并完美的衔接起客户端信息处理系统。正是在与强强联手的运营环境中我公司的管理水平更趋于严谨科学。
3月16日晚,两条关于日本核辐射已经污染海水,以后3年内无法生产海盐和碘盐,
上海到秦皇岛货运可以有效防核辐射的谣“盐”,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食盐抢购风潮。3月17日,中盐集团表示,即使没有海盐供应,我们的食盐储备也完全可以供应市场需求。中盐集团地方盐业公司的食盐库存在3个月以上。
中国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3个月的库存量。中国盐的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而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3月17日,针对近日在全国多地发生的食盐抢购现象,中盐集团通过微博辟谣。
在地方具体实施时,各省市纷纷成立自己的专业配送队伍。这一作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确实保证了食盐的优质、有序供应。但是这种物流配送模式之所以能保障食盐的有序供应是在食盐需求量稳定的前提下。突然而至的食盐抢购事件,将自建物流体系运力不足的弊端暴露出来。
这种盐业公司自建物流渠道的作法始于2003年11月,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食物流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主要是期望通过“发展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方式,构建食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应该说该《意见》的方向是对的,但落实起来如何?食盐物流市场被各级盐业公司垄断,食盐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公司难以介入到食盐配送领域。在非常时期,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足够的专业运力,加剧了全国大面积的“盐荒”。
除了运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
上海到秦皇岛货运使食盐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受到限制,阻碍优质物流资源的有序、高效流动。
目前,中盐集团和省级盐业公司构建了食盐调拨配送中心和区域食盐配送中心,但中盐集团与省级盐业公司并不是隶属关系,省一级盐业公司大都由省政府直接管理。虽然发改委的委托,中盐集团负责食盐配送体系的规划,但是没有审批权,对地方盐业公司的控制力不强。虽然中盐一直希望通过资本重组的方式,实现对全国渠道的控制,但是对于有的“不差钱”的地方盐业公司,后者并不买账。
食盐配送中心由于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的限制,服务范围“缩水”;专业化的食盐物流配送公司由于运力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食盐物流市场的相对垄断,食盐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由此造成供销之间有如此巨大的反差,点(配送中心)、线(专业化的物流送服务)、和面(食盐物流市场化)缺乏有效配合,协调、协同的能力不足,高效、快捷的食盐物流体系很难形成,将食盐物流的困境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应急物流体系之急
除了食盐储备体系和食盐物流体系不尽完善外,看似偶然的食盐抢购事件也暴露出我国食盐应急物流反应机制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