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钢材市场面临血与火的考验?

发布于:2011/8/24  来源: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凌翰正是在与强强联手的运营环境中我公司的管理水平更趋于严谨科学。凌翰物流在实力飞跃发展的今天,为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钢铁流通商已超过20万家。可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法人企业不到5%,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法人企业占60%以上。年销售能力达到1000万吨的企业简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企业钢材销售量在10万吨以下。
显然,我国钢铁流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60%左右的流通量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实现的。
众所周知,时下正是各行各业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而这对于钢铁流通行业来说,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和提升,最为关键的核心就是提高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
当然,提高20万家流通商的集中度确实很困难,但它已成为业内棘手解决的问题。只有凝聚起来才有社会地位,才有话语权。目前,国内钢厂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9家,宝钢和河北钢铁集团均超过3000万吨。与钢铁生产企业相比,钢铁流通企业在资源掌控、定价话语权上只能长期处于弱势被动地位。这在国外发达国家是没有的,中国钢铁流通业必须加快实现兼并重组,早日改变这一传统格局,为完善我国物流体系做出表率。
钢铁物流市场变数增多
步入后世界金融危机时代,在而在日本,上海到济南物流经营钢材的一级流通商只有10家,二级、三级经营也不过80家左右。
从官方数据中证实,我国从事钢铁产品批发贸易的法人企业有15万多家,我国现有钢材市场八千多个。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钢铁产品现货交易市场仅仅有200家,尽管他们年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但推出的摊位却高达8万多个。而且这些企业提供的加工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服务普遍不够完善,不成规模,缺乏一定影响力。
从参与人员数量来划分大中小型的话,同样可以得出这一问题。上述统计也显示,目前全国10人以下的钢铁贸易公司占到65.78%,11~50人的公司占到31.13%,50人以上的公司仅占3.09%。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明显趋缓迹象。无论是地产调控组合拳,还是节能减排风暴以及限电停电大潮等一系列变数,均使得钢材市场历经着“血与火”的严峻考验。
如果说过去的市场表现相对“压抑”,那么现在的市场更多充斥着行业“浮躁”。一定程度上来讲,在市场变化莫测的今天,钢铁企业和流通企业已经陷入了阴霾当中。
钢价动荡起伏本是市场常态。国内钢铁流通企业传统的“赌政策、赌心理、赌预期”经营之道也被生生击垮。
最近这两年,市场钢价的透明,很快使得钢贸“亏损”大戏频频登上舞台。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大量钢铁流通企业因不能承载市场高库存跌价亏损,上海到济南物流看着每天丢掉一辆宝马车,开始陷入极度迷茫。甚至一些流通企业不得已开始把希望寄托于“高回报”的期货市场,可“期货”最终真的还是上演了“压挎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此以外,与钢铁流通企业息息相关的上游钢厂,在面对减排频频打击后更是步步逼迫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近年来,相关部委加紧节能减排所开展的拉闸限电风波,让大多钢厂吃尽了苦头,而这一效应随即转嫁给了流通商。产能的收缩,预期的放大,市场钢价不定时地游戏起这群早已浮躁的老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