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物流信息平台,打造现代物流
发布于:2011/8/18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上海物流公司《专项规划》关于绿色物流方式的要求,无疑使商贸物流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但也间接促进了商贸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如果说对物流装备、设备、仓储实现 “低碳”是要求企业“硬件”升级,那么“合理组织、配置物流资源、优化物流配送路径”则是要求商贸物流企业的 “软件”——物流发展模式的创新。
《专项规划》把 “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方式”列入9大重点工作。小到绿色物流装备、设施和节能仓库,降低车辆空驶率,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到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立逆向物流体系,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可谓是事无巨细。
纵观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有一点经验值得国内商贸物流企业借鉴:外资企业在全球布局物流网络,更注重物流企业与产业上下游的 “捆绑”共同开拓国际物流市场。
重点内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发改委、供销合作社要积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协调相关部门运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手段支持商贸物流业发展。
本报解读:提到国内商贸物流市场,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 “散、小、弱”的词语。的确,主要由中小物流企业构成的商贸物流市场中,难觅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企业。这固然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原因,但缺乏政策扶持的因素也不容小觑。
目前,许多商贸企业都正在或打算通过加大配送中心,快速转运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能力,以期待做大做强。但是,从各级政府的物流用地规划来看,他们对港口交通设施有明确规划,但对于本地区商贸物流还缺乏明确的规划,仍以税收为导向提供物流用地。
发展国际物流,不仅要在国外加强网络布局,还要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衔接,在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重点进出口口岸,加强进出口商品的储存、配送和集散能力的建设,提高商品通关效率, “形成连接内陆、贯通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是提高我国商贸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保障。
除了用地受限,商贸物流业还面临着资金瓶颈。内资商贸物流企业,面对拥有强大财力的外资企业的疯狂扩张,因囊中羞涩而无力组织起有效的 “反击”。
上海到澳门货运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和融资难是困扰商贸物流企业发展的 “痼疾”。特别是一些能够有效完善我国商贸物流网络布局,优化商贸物流企业运作方式的重点物流项目,因缺乏各级财政的支持,加之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无法实施建设。
此外,商贸物流税收体制的不合理也束缚了其前进的脚步。一方面,各个环节税率不统一,制约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已经取消了外资的 “超国民待遇”,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对内资商贸企业存在着 “隐形”歧视。
以上种种与有碍于商贸物流发展相关的政策问题,或将在未来5年内得到解决。《专项规划》要求,认真做好商贸物流发展规划,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仓储设施、快速转运中心、商贸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加大对重点商贸物流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引导商贸物流企业 “走出去”,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申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商贸和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按照企业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抵押或质押贷款担保方式。
重识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的本质在于按照客户的指令正确地进行货物的时空流动,这就离不开信息管理。
上海到澳门货运 尤其经济全球化与现代物流各环节的分工越来越细,需求模式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物流各环节时效的反馈高低、快慢不同,就像一个复杂的函数,自变量和因变量由于在变量数量和运算公式的几何级变化,使得物流信息就像大海里的浪花一样。海量的数据只有在各个层面集约和运用,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物流活动协调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的浪费。这是物流信息平台产生的原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