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物流商贸却让人匪夷所思,物流与商贸的角色仿佛被调换了似的。商贸的流通需求得不到物流的保障,物流的一意孤行得不到商贸的认可,原本附为一体的物流与商贸如今却格格不入。
如果货车司机不再担心“放空车”,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工商企业不再困扰于高成本物流……中国经济又会扇起怎样的“蝴蝶效应”?
不论是商贸束缚了物流,还是物流禁锢了商贸,物流与商贸的脱节已成为制约昆明乃至云南经济发展的现实,如何将两者更好地融合,为云南经济建设作出更大、更有效的贡献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昆明物流行业必须、也必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不可否认,因为云南商贸发展的滞后,
上海到青岛货运致使物流市场呈现出了不温不火的现状,但这并非问题的关键,毕竟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物流业的“被禁锢”关键仍在于其自身的不足:硬件设施的滞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行业的恶性竞争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的可能性。尤其是随着新昆明建设的推进、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商贸活动越来越频繁,现存的物流市场已无法支撑昆明乃至云南的商贸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商贸的发展。
这些问题,放在22年前,徐虎祥想都不会想。其时,他是“传化”第一辆“解放”牌货车的司机。
但今天,徐虎祥不仅在思考,还在实践。已是传化公路港萧山基地负责人的他透露,因为“公路港”,全国有70多万名货运司机的空车配货时间从平均72小时缩短到6小时,9万多家工商企业的物流成本直降40%。
国内物流的这种“病态”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有媒体报道指出:中国国内物流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两倍,且仍在上涨之中。物流已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异常突出的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