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在十二五中得到重视
发布于:2011/8/6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据了解,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积极尝试通过标准化的推进实现行业自律,规范市场和引导经营作用,上海货运公司 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截至2010年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制定发布了22项物流国家标准,20余项物流行业标准,还有近百项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正在制修订中,国家其他部门制定的与物流相关的标准也已达到600余项。这些标准大大缓解了我国物流行业标准不足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以服务标准为核心的物流标准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底,国家标准委会同11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中,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物流标准体系,并提出在制定完善基础类和公共类标准的同时,依据物流服务对象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加大制定专业物流领域的标准力度,为促进专业物流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据介绍,目前有关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危险化学品物流等一批专业化标准项目已经启动,标志着物流标准工作的专业化已经起步。
物流标准实施取得初步成效天天网“落地配”物流模式带来完美体验
近日,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目前,电商企业现正处于与物流牵手还是自建物流的矛盾之中,业内专家介绍,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一方面,与快递公司合作是目前的普遍做法,但物流滞后,电商却要承担诟病,快递公司并不直属电商,电商企业无法直接有力地管理。另一方面,自建团队要投入很多精力和金钱,对电商来说,这是在做不擅长的事情。虽然京东和当当网等电商搭建了自己的物流平台,但此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电商企业。
那么,电商企业如何来解决物流瓶颈呢?今日记者采访了天天网仓储物流总监透露,天天网选择了一种新的物流方式--落地配。
“落地配是为天天网量身定做打造的一种物流配送方式,采用城际运输干线配送加当地配送的模式。城际运输指选择城市之间最快的运输方式到达相应城市,而当地配送则是由当地快递公司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配送。相比原有的跨省配送,落地配大大节省了物流整合和二次配送的筹划时间,甚至可以和同城配送相媲美。
据行业专家分析,物流是电商与客户直接对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错误会影响电商整个运作体系。目前物流成本不断上涨,电商企业要巧思敏行,自谋出路。
近年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生产流通企业积极推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取得初步成效。如: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经过近几年的实施,对引导和规范物流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得到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市场客户的肯定和重视;实施新修订的通用平托盘标准,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通用平托盘规格的统一,提高物流效率,进一步在我国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奠定了基础;国际货运代理标准的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国际货运代理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国门起到了重要作用;条码、电子数据交换报文等标准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实施,促进了物流信息采集、识别和管理的统一,加快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物流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推动物流企业健康发展,规范物流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满足物流标准化工作新的需要,在2003年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标准化工作,满足物流标准跨行业多、涉及专业领域广的特点,在全国物流标委会之下又组建了物流作业、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冷链、仓储技术与管理等6个分技术委员会,上海到青岛物流集中了来自全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大型物流骨干企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近200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适应物流标准化工作需要的人才队伍。
在物流标准化工作中,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了相关领域标准质量水平。同时加强了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在托盘领域开展与日、韩的合作,并由中、日、韩三国发起成立了亚洲托盘系统联盟,提升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物流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标准化工作也是以产品标准为中心,对于服务类标准建设缺少经验。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性行业,物流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物流业是一个横跨多个行业,涉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的生产性服务行业,由于政府部门的分割管理,使得物流标准化需要协调的部门多,遇到的壁垒多,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要打破部门界限,打破条块分割界限,这是做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第二,物流标准的制订归根到底是为了标准的使用,所以如何提高标准制修订的质量,使标准具有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至关重要。目前一些部门和企业对物流标准化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物流标准化的认知还存在着理解上的不足。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让企业更多地了解物流标准化进展,主动使用标准规范企业运作;政府和行业组织还要使用标准管理行业,规范行业的发展,以标准解决行业管理问题,让企业成为标准的积极推广者,这是今后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此外,对于物流标准的研究以及标准化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有关专家强调指出,物流具有跨功能边界、跨企业边界、跨行业边界、跨区域边界的行业特点,物流服务又具有专业个性化的特点,这需要我们对物流服务本身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也决定了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沃尔玛无疑是50年来全球最成功的零售商,这家高居全球500强榜首的公司于1962年成立,2010年全球销售额达到4218亿美金,净利润为163.89亿美金。这一数据充分折射了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高居世界第一的销售规模,与其最接近的零售业对手家乐福1203亿美金的销售相比,也赫然领先;另一方面,3.9%净利润率也意味着极大的竞争优势,任何规模较小的挑战者在成本控制方面都难以望其项背。与之相应,从1970年代上市到2010年,沃尔玛的股价上涨了550多倍,是美国股票史上最成功的范本之一。
但是,真正的对手往往来自于产业变革,亚马逊正是这样一个颠覆者,干掉沃尔玛也许只需要四把手枪。
首先,沃尔玛以低价为核心目标,构建了无与伦比的竞争体系以支撑这一目标,包括:极其出色的物流管理、逐步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采购政策、通过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对物业和供应商的谈判能力,等等。换言之,市场一直在等待一家沃尔玛挑战者出现,但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组织采购、物流、库存,无人能与沃尔玛相比。其实,这也是所有电子商务企业的挑战,你必须先学会传统行业的“玩法”,否则在管理上的成本劣势将完全对冲掉电子化的成本优势。而亚马逊完全克隆了沃尔玛出色的物流管理,不遑多让。
其次,亚马逊不同于沃尔玛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电子商务先天减少了一些“硬成本”和“软成本”。硬成本方面,集中体现在不断增长的房租成本,一些家电卖场、购物中心的房租成本高达货物最终成本的10%-30%不等,即便对于沃尔玛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软成本”方面则主要是时间成本,虽然说去高档实体店购物往往具有某种购物体验,但是谁要是以为开车去沃尔玛、排队结账去购买日常用品是一种美好的购物体验的话,那他一定是疯了。亚马逊可以将房租节约下来返还消费者,在时间成本上更是划算,只需要一笔很小的开支,大多数商品都可以次日送达,电子商务让亚马逊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低价者”。
第三,我们还不得不看到,亚马逊还有沃尔玛们所不具备的其它优势。无论是沃尔玛,还是TARGET、HomeDepot,都是一个实体商品渠道而已,而亚马逊的Kindle与网络书店互动,早就成为数字阅读的渠道。而其目前正在发展的云计算,正在成为全新的数字音乐、数字电视渠道。HomeDepot可以通过销售不同于沃尔玛的家居产品而独踞一方,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能力在数字渠道中与亚马逊一争高下,网络上的差异化要容易的多,差异化能力决定了亚马逊可以用左手的盈利补贴右手的亏损。
最后,在沃尔玛依然拥有巨大的规模效应、拥有更完善的物流体系的情况下,资本的力量将助推亚马逊实现超越。尽管亚马逊对应2011年的市盈率高达107倍,尽管2011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润低于预期,但几乎所有的主流机构都在给予亚马逊增持和买入评级,资本市场看到亚马逊只是将潜在的利润投入到了物流、云计算和Kindle。上海货运公司比如,此前亚马逊计划2011年新增9个仓库,但现在却将这一数字上调至超过15个。高市值让亚马逊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不断投入到自身的物流短板上,并不断进行收购——近期其将收购英国市场仅次于自己的第二大网络书店Book Depository,并参股第二大团购网站LivingSocial。
至此,亚马逊的“电子+商务+资本”的模式已经相当明了:“电子”让亚马逊不但降低了中间成本,而且,还能同时兼具沃尔玛、HomeDepot的多重特性;“商务”则促使亚马逊不断学习、克隆沃尔玛们的物流优势;“资本”则帮助亚马逊忍受数年的亏损,并借助资本市场持续投入扩展,以最终抵消沃尔玛的规模成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