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高科技的新加坡物流

发布于:2011/7/28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高科技是新加坡物流业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而网络技术则是重中之重。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一般都拥有高技术仓储设备、全自动立体仓库、无线扫描设备、自动提存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新加坡物流企业都斥资数百万美元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通过公司的技术平台,客户不但可以进行下订单等商务联系,还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当时的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现代科技还保证了货物的安全和物流过程中的准确性,如条形码和无线扫描仪的使用使每天多达数千万份的货物运送准确率超过99.99%。  上海到安徽省专线

      服务的专一性是新加坡物流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原因。它们要么专门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要么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新加坡港口、机场附近均设有自由贸易区(保税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在园区内就能找到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物流商,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联系业务。樟宜国际机场附近的物流园,吸引了数十家大型物流公司进驻,达到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果。新加坡现代物流业已经转向“量身定做”的服务,以满足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服务范围之广之细可谓空前。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注重人才的培养注重物流业的人才培养也是新加坡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新加坡政府以讲座的形式向公司及公众介绍物流技术的最新发展,并推出了政校合作、国际交流等多项物流人才培训计划,并配合市场的实际需要推出广泛的专材训练课程。政府也与物流专业机构、协会或商会合作,推动举办物流展览会、研讨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设立物流硕士课程,培养物流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 

      1999年,提供2000万新元资助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在新加坡合作成立亚太物流学院,主要训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专业人士。全球二十八家著名学府认可其物流专业资格,完成课程的学员可在这些学府升读物流的硕士课程。此外,政府还鼓励私立教育机构开办物流专业课程,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培训。如新加坡物流学院,目前在校受训的在职人员达1500人,该校同时也提供学位教育,培养物流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新加坡物流业的外扩之路国小,没有工业成为新加坡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的物流市场已成熟,因此新加坡的物流业者认识到必须走出国内市场,寻求新的促进增长的道路。 

      根据亚太物流业报告指出,亚洲物流业估计价值1万亿美元,以中国为首,其后依次是东盟国家和印度。经济的环球化造成了生产基地向东移;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开放、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定,都有助于国际货物流动的大幅增加;采购原材料、分包制造以及成品配送活动因此正日益环球化,这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的长度和复杂性,这一切都要求生产企业无暇顾及全面的产业,也就要求必须把部分物流业外包。 

      新加坡物流业者也急需摆脱国内物流业的饱和状态;一直以来,新加坡物流业不仅是区域跨国企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也已经拥有广泛的网络;新加坡物流业也需要进一步扩大业务,达到足够的规模,以取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两方就不谋而合。 

      可见,新加坡物流业的外扩成功不仅仅是顺应全球经济形式,也与长期以来的硬件发展分不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大件运输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能源、化工、建筑、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大件运输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大件运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管理、运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促进我国大件运输健康发展,参照德国大件运输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们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对于大件运输企业
     1.服务领域加快向供应链延伸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强,大件运输企业要加快向供应链延伸服务。通过多渠道提供增值服务,逐步深入客户企业的内部运作,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推进整个流程的系统再造,为客户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缩短运作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价值。
     2.提升优势领域的专有技能
     电力、化工、机械、能源等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大件运输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对于运输的车辆拼接、夹具设备、捆绑技术、吊装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要求。大件运输企业要立足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挖掘不同行业客户的潜在需求,提升单一或某些领域的专有技能储备,形成自身突出的行业口碑,保证在原有行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物流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大件运输货值高、影响大、危险性强,需要贯彻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不能遗留任何安全隐患。企业要加强各项预警机制的建立,设计不同的应急方案,装备GPS、行车记录仪等监控硬件设备,标准化业务操作流程、操作规范和风险教育等软件。软件和硬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保障安全、科学管理、标准化运作,提高风险的可控能力。
     4.尝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
     大件运输具有低频单向的特点,特别需要加强企业间业务的协调和互补。建立紧密或松散的合作联盟,有利于企业之间调剂运能、减少空驶、扩大覆盖面和业务领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具有不同行业优势的企业开展合作,既提升了联盟在不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也促进了企业自身更加专注于优势行业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多方共赢。此外,联盟内部通过集体采购、保险、维护,能够发挥规模优势,大幅度降低各项成本,这也是联盟可以率先尝试的领域之一。
     5.关注和参与绿色环保活动
     大件运输车辆排量高、能耗大,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大件运输企业要关注最新环保技术的发展,积极尝试各项环保措施的应用。此外,要关注和研究多式联运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规划海、铁、水、公综合运输方案,尽量采取运输成本和污染成本更低的水路、铁路运输方式,实现绿色大件运输模式。
     (二)对于政府主管部门
     1.制定大件运输管理办法
     大件货物通常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所需的核心设备,需要采用特种车辆运输。针对大件运输“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制定大件货物运输管理办法,与非法的超限、超载区别开来,实行专业化管理。规范申报和审批程序,使符合条件的大件运输合法化。
     2.统一跨区域大件运输管理
     大件运输通常要实现跨区域运输,而各省市区办理的《超限运输许可证》不能够跨省区使用,导致大件运输“跨省难”。一些大件运输车辆长期在省界滞留,极大地影响了重点工程的施工进度。建议各省区相关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管理办法受理和核发全程有效的《超限运输许可证》,允许跨省区使用。
     3.规划覆盖全国的大件运输主通道
     随着我国大件运输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现有的道路、桥梁规划和标准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一些大件运输在某些区域难以找到合适的运输通道,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加了加固费用、影响了工程进度。建议充分考虑大件运输的特殊需求,在道路、桥梁规划、设计、改造中,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大件运输主通道。
     4.规范大件运输车辆的牌照管理
     大件运输使用的一些特种车辆由于没有在国家发改委公告,无法取得合法的营运牌照,“违规上路”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建议针对大件运输的特种车辆,发放临时性牌照或指定专门的牌照标准,完善车辆的牌照标准。

http://www.66083797.com/xinan/yq00054.htm
     5.制定道路损坏补偿的国家标准
     由于大件运输对路面的损坏程度较高,对于大件运输的道路损坏补偿标准也较高。由于标准不一,一些地方补偿费相当于运费的5~8倍,造成“罚款高”。建议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合理制定道路损坏补偿费,并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从严控制自由裁量权。上海到合肥大件运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