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冷冻业的物流链

发布于:2011/8/9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在北京的一个速冻食品厂,上海物流这些是刚刚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速冻水饺,经过包装之后,所有的生产环节在这儿就要结束了,那么一袋450克的三鲜水饺,销售人员告诉我们,它的出厂价格是六块八毛钱。
  在北京金路易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的这个车间,工人们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水饺。生产总监夏建军告诉记者,一袋出厂价为六块八的水饺最大的成本,就是原料成本。北京金路易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夏建军说:“牛羊肉,猪肉,鸡肉,涉及到菜,现在是猪肉鸡肉上涨幅度在30%至40%左右,现在蛋也在涨价,菜也在涨价,咱们现在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去年的25%。”
  以450克的水饺为标准,馅料不一,价格也不同,虽然原材料连年上涨,但以薄利多销为宗旨的金路易速冻食品一直没有涨价,即使用料最多的三鲜水饺也不过6.8元。北京金路易速冻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茂忠说:“一般6.8元的成本,生产制作的成本应该是在四块多钱。”
  副总经理黄茂忠解释说,除了生产制作成本,近200名员工的用工成本,管理成本,物流成本,乃至进入市场的各种费用让企业所获堪称微利。上海到宝鸡物流黄茂忠强调:“真正到最后,能到我们手里还得精打细算,能剩下两三个点就不错,非常非常不错。如果要是算不好的话,某个环节出点问题的话,可以说是没有利润,有的是还要亏损。”
  这是一箱箱准备发往批发市场和超市的速冻食品。除了生产成本,商品进入市场后又要付出哪些成本,被加价多少呢,记者随物流车先来到了位于北京四道口的一个农贸批发市场进行调查。批发商介绍:“挣不了10%。利太薄了。基本上一斤能加三毛钱。”
  另一位批发市场经销商说:“批发的利润都薄,薄利多销。”
  在批发市场,记者发现,像这样出厂价6.8元的水饺,在这的销售价格是7.2元,加价比率不过6%。那么在超市又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呢?在京郊的一个大型超市,记者发现同样是450克的三鲜水饺,现在正在搞促销,它的价格是5.6元,之前它出售的价格是7.8元。北京金路易速冻食品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吕勇介绍:“我们基本上让利20%。商场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让20%,有可能加价率加5个点或者不加价,可以平进平出的销售。”
  吕勇告诉记者,在促销活动中,厂家大幅让利,超市完全可以不加价,平进平出进行销售,我们发现促销价5.6元比出场价还要低出17%。但是促销活动维持不过10天,超市依然要恢复7.8元的价格,这要比6.8元的出厂价高出近15%的比例。吕勇说:“他加15%和20%来讲,等于他的前台利润。另外后台利润,也就是收我们费用问题。后台费用来讲,有条码费,进店费,上架费等等一系列,大概有20多种。所有加起来,加上他的利润,应该差不多有40%至50%的样子,有些超市。”
  吕勇解释说,超市卖7.8元,看似只赚了一元钱,但这仅仅是前台的毛利,超市还会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商家手中赚取后台毛利,赚取的实际利润会在2.7元到3元之间。这些都会体现在终端商品上,让消费者来买单。吕勇说:“我们细算下来,商超所收我们的费用占我们纯利润应该达到70%左右。现在有苦说不出”
  记者在现场还发现,除了速冻水饺,金路易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无骨鸡柳出场价格是12.8元 超市价16元,涨幅25%  炸鲜奶出厂价11元,超市价13元,涨幅18% 羊肉串出厂价23元超市价28元涨幅21%。 对此吕勇很无奈,他说:“如果让我们跟零售商去抗衡,我们肯定是弱势。没办法,我们只能压缩我们自己的利润空间。”黄茂忠强调:“真正的做到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应该是把量做上去,但是不应该以收取一些费用来当成一个他的创收点。”
  去掉一个进场费,西瓜就能便宜一半
  一袋速冻水饺,商超收取的各种费用就能占到生产企业纯利润的一多半,这实在让厂家有些难以接受。就好比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一头肥猪,到了销售的时候才发现三分之二要白白送给卖猪肉的人,而且,不给就卖不出去。巨额进场费不但让这些已经进入超市的经销商叫苦不迭,也给很多试图大规模销售的地方农产品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一些地方特产由于没有能力缴纳巨额进场费而被超市拒之门外。让我们来看山西农产品进京销售的坎坷道路。
  唐红芳说,她近期的心情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忐忑”。 上海到宝鸡物流这个带着创业梦想,来京城销售农产品的山西女人,所有的一切先被封锁在批发市场高额的租金下。去年年底,唐红芳带来了山西老家几十种农产品来到了新发地,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没想到高额的租金和清淡的交易,让这个320平米的农产品销售厅被迫关门。透过铁锁门,看着满地凌乱的农产品,唐红芳坦言,她也曾有进入超市的打算,但超市对农产品苛刻的条件和各种费用更让她望而却步。唐红芳介绍:“相当于人家搞二房东,人家这个房子,还有一个就是,还有就是你的账期,其实不管三个月账期,还是四个月账期,资本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
  这次进京,上百万的宣传费用,几十万的装修和农产品的积压,让唐红芳感到农产品进入商超的艰难。唐红芳说:“对于大多数中小农业企业,包括我们农民来说,进超市是找死,不进超市是等死。”
  就在唐红芳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以“产销直通”为引导的农产品超市的成立,给了她新的希望。在这个商超可以不交进场费,销售之后再做利益分配。唐红芳了解这个情况后,把家乡的特色再次拉到了北京。她介绍:“现在最受欢迎那个钙果,让品尝那个,那就是我们高品,一个当了30年老支部书记,同时又是一个合作社社长,又是农业企业,已经投入三千万了,钙果没有卖一袋,现在30吨放在仓库,这是第一次到北京。”
  和唐红芳一样兴奋的是来自东北的经销商苗锦芳。为了让利消费者,他和商超协议, 把多个产品做了降价促销。她介绍:“你看咱今天大米抢,我两块二到这儿,从产地到这儿,一分钱不赚,他们也不赚,这就是互相协商,能合作就在这儿,查查我的六百个品种,我自己供的,如果他要我进店费,要我条码费,不管用,做不成了,资金哪来?”
  苗锦芳告诉记者,他以前做超市的供货商,各种不合理的杂费,让他的利润成本不断增加,最终不得不被迫退出。而进驻这里的商超,进场费,不仅能让利消费者,苗锦芳自己也有充足的资金代理600多种产品,通过走量来盈利。那么,不收进场费,超市又如何去盈利呢?天下粮仓国际产业集团 董事长 常涛 介绍:“我不收进店费,我不是说,我不去盈利,而是跟他共同去分担利润,比方这个大米,我们可能有几分钱或者几毛钱这样一个利润,卖出去之后我们才有利润,我们共同去分担,卖不出去是没有利润的。”
  常涛解释说,他们在全国特色农产品地区建立基地,整合产地与消费终端,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只经一手的运营目标,因为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即使让利给了消费者,他们和供货商依然有利润空间。 她介绍:“我们要把中国农副产品终端渠道建立起来,为像我这样,为更多这些农民企业,农副产品的企业搭建中间渠道销售的平台和一个窗口。让他们不会再因为要给予高额进店费,最后销售和高额进店费不相符合的这样一种经营的模式,打破这种经营的模式。”
  记者发现,在这个超市大米每斤售价2.48元,小米每斤售价2.8元,糯米价格3.2元,一些大宗类农产品价格比其他超市要低出10%左右。而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早把结账口围得水泄不通。
  消费者反应:“苹果比超市便宜。一斤便宜四五毛钱。质量还行。” http://www.66083797.com/xibei/000201.ht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