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智能化
发布于:2011/7/29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现行的仓储物流,大部分采用条形码作为仓储管理智能化的方式,虽然其智能化程度比以前大大提高,但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仓储物流中。现在如果将RFID系统与现行的条码系统相结合,可有效解决与仓库及货物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不但可增加一天内处理货物的件数,还可以查看这些货物的一切流动信息。将条形码与RFID技术相结合,也是RFID在现阶段应用的一种方式。可以将条形码贴在物品上,射频电子标签贴在存放物品的托盘或叉车上,电子标签存放托盘或叉车上所有物品的信息,阅读器则安置在仓库的进出口。每当物品进库时,阅读器自动识别电子标签上面的物品信息,并将信息存储到与之相连的管理系统中;当物品出库时,同样由阅读器自动识别物品信息,并传送到管理系统,由系统对信息进行出库处理。 上海至长春物流公司
在我国,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于仓储的是深圳的白沙物流。白沙物流是由白沙集团于1992年投资成立的,总投资2.5亿元,注册资金6000万元。几年之后,白沙物流已经成为远近知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目前白沙物流拥有4万平方米现代化仓储大楼一幢、7000平方米现代化单层钢结构仓库一幢,另有1.5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一幢。
白沙物流的某些客户产品更新速度快,经常要求按指定条形码的某些产品进行出库。按照以前的物流管理模式,白沙物流无法确认每件货品存放的精确位置。尽管商品都有条形码,但在几千平米的仓库里面寻找几个条形码,谈何容易?白沙物流经常要抽调出十多人来找,甚至厂商也派出好几个人,一件件翻找,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并且,为了便于找货,就需要在堆货时就要多留通道,这样下来,仓库利用率只有30%。客户和白沙物流对此都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提高效率和仓库利用率成为白沙物流的难题。RFID的出现,成为解决白沙物流难题的救命稻草。
在白沙物流的RFID系统中,最大的“秘密”在于托盘上的电子标签(Tag)。这个长约8厘米、宽约2厘米的电子标签就如一个小型存储器,大约可存储1000个字节。用户将这个电子标签安装在托盘上,货物在入库前,只需用手持阅读器读取托盘上货物的条形码信息,然后录入到电子标签中,这一托盘上的所有货物信息就会存储到终端电脑里,也就是固定式的阅读器(Reader)内。而凭借手持阅读器,入库前的信息录入工作,就可以在远在千里外的生产厂车间完成了。
在白沙物流的仓库中,货物在出库时,先将需要出库的货品号输入电脑,电脑立即显示出货位图,并将结果以列表的形式传输到手持阅读器(Reader)上。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机的指示就可以很顺利地找到货物,将装货品的托盘拉起,通过手持阅读器扫描托盘上的电子标签,然后按下“出库”按钮,这个托盘上的货物就可以出库了。如果托盘上的货物与电脑内显示出来的情况不同,设在仓库大门两旁的监控门就会发出警报声。这批货就需要重新按照“出库”流程办理,直到没有出现差错为止。
白沙物流RFID系统的应用就是将RFID与条形码相结合的托盘+条码管理,也就是说,在近百个托盘上安装了“电子标签”,而每件物品上则还是“条形码”。RFID系列是用电子标签的动态信息来管理条形码的静态信息,货品移动的每一个过程都由标签与读写器自动记录,自动处理。这样省掉了很大一部分机械重复性劳动,所以现在的仓储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白沙物流的仓库利用率由30%提升到了80%,同时由于托盘是重复使用的,电子标签也相应是重复使用,这样使硬件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白沙物流的RFID系统仍处于试行阶段,就已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在美国的Ship2Save公司则已正式启用其采用RFID系统的智能型仓库设施。这是北美最先进的拥有自动化设备的仓库。到达仓库的货物可通过有源的和无源的RFID标签记录下来。这些设备使不但可以监控存货量,还可以区分各种货物以及探测到货物的移动情况。如果有货物未经记录就被拿走,设施就会发出警报。该公司的高级商业分析Konrad Konarski指出,这种智能型仓库设施所使用的技术能保证所有客户货物的安全。使用传统的无源标签时,要在规定的读取点监控货物。而使用有源标签,无论如果有人想要移动货物,还是有人想要弄坏标签或试图撕掉标签,或者有人设法阻止解读器读取标签,设备都会知道。而且当试图干这些勾当的人意识到他们这样做是徒劳时,仓库已自动锁上,仓库管理员同时会收到警报。
无论从美国Ship2Save公司还是我国的白沙物流,都可以看出RFID带给仓储物流的高效和准确,都不是现行的条形码所能取代的了的,RFID技术代替现行的条形码技术,也将成为仓储物流中的一种必然趋势。
2.3 RFID在仓储物流中发展的障碍
1) 成本是最大的挑战尽管从长期来看,RFID技术既经济又实用,但是RFID的缺点也非常突出:成本和前期投入太高。尽管标签成本近年来持续下降,但标签和识别器的成本仍相对高昂,这成为阻碍RFID更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专家指出,任何规模无法与沃尔玛媲美的公司在推行RFID之初,都不得不经历一段艰苦的岁月。除了花掉1300万到2300万美元以外,还得适应大量的新规则。或许沃尔玛开始使用,并取得成功,RFID才会真正“炙手可热”。
2)RFID还没有统一标准目前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产品标准还不统一,电子标准签迄今为止全球也还没有正式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因素,标准的不统一也使当前各个厂家推出的RFID产品互不兼容,这势必阻碍了未来RFID产品的互通和发展。目前针对RFID在物流的应用存在两种编码体系,日本UID中心提出的UID 编码体系和美国的“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提出的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很多国家都正在抓紧时间制定各自的标准,我国电子标签技术还正处在研发阶段。7EJ海如何让这些标准相互兼容,让一个RFID产品能顺利地在世界范围中流通,是当前重要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RFID耗材成本高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前期投资之外,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电子标签的价格问题。这也是影响RFID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办公用品耗材一样,因为仓储是对大批量的物品进行存储,如果每个物品都贴上电子标签而每个标签都价格不菲,那带来的仓储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只有电子标签的价格降下来,才有可能在对RFID进行批量定购和使用,否则,电子标签价格高所带来的成本,不是每个厂家都承受的起的。 上海到长春货运
4)技术有待改善虽然在RFID电子标签的单项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但总体上产品技术还不够成熟,还存在较高的差错率(RFID被误读的比率有时高达20%)。Auto-ID Center进行的一项试验发现,附有RFID标签的托盘即使贴上双重标签,还是有3%的失败率;而个别贴上标签的托盘则仅有78%的信息能被准确读取。此外,还有识别率的问题,由于液体和金属制口等对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很大,RFID标签的准确识别率目前还只有80%左右,离大规模实际应用所要求的成熟程度也还有一定差距。这说明这种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在集成应用中也还需要攻克大量的技术难题。
5)数据缺乏安全机制当前广泛使用的无源RFID系统还没有非常可靠的安全机制,无法对数据进行很好的保密,RFID数据还容易受到攻击,主要是因为RFID芯片本身,以及芯片在读或者写数据的过程中都很容易被黑客所利用。
此外,比如射频接收距离限制,射频对人身的辐射,以及RFID所面临的频率限制等等方面的问题,也是RFID发展中的障碍。
4 总结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它的前景非常诱人。在信息社会,对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要求快速、准确、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就将同其它识别技术一样深入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对于这样一个新技术,我们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希望能够尽早普及它,利用它,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我仍认为对于RFID应用的管理和标准化的工作就需要迎头赶上,否则众多厂家各行其是,造成既成事实,再统一管理会很困难。现在RFID的国际标准尚未完成、仅有一些行业标准,这给标准化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从战略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日益紧迫。应当看到的是,凭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尤其是集成电路工业的落后,在这个市场上很难和国外产品竞争。国内更多的是引进国外的产品,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产品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现在我国大部分还是应用条形码技术,但条形码技术毕竟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将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得到普遍应用得到更加的完善,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昆山货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