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物流业的新思路

发布于:2011/8/9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上海物流公司 大件运输依托下属大件运输车队,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具有较高的运输资质和雄厚的综合运输实力。公司集大件特种物件运输、起重、工矿企业搬迁,机械设备安装于一体,与上海多家设备安装公司长期合作,是一家专业从事超大件特种货物运输的部门。公司备有各种类型超大件车辆:30-80CM超低板重型牵引车,20-120吨超低平板车,12-20米可伸缩抽拉式超长平板车,以及吊装机械50余部(台)。

     古蔺县交通局还加强对重点路段和危桥的监视、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预算投资0.74亿元,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和渡口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实施里程407公里,处治隐患211处。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积极推进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长途客运车辆GPS信息联网联控。更加注重立体交通枢纽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把各种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统筹起来,进一步提高交通枢纽的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陇西中医药展贸城项目是省、市、县重点规划建设项目,由甘肃惠森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设计理念超前,配套设施完善,运营管理先进,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物流中心,集药业采购销售、现货期货交易、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等六大功能于一体。中医药展贸城布局既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分布有中医药经营区、中医药博览馆、中医药教学中心、中医药仓储区等,将于8月18日中国·定西第四届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际正式开业。

  据介绍,为了使陇西中医药展贸城能够顺利启动和运营,陇西县制定了《甘肃陇西中医药展贸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陇西县中药材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作为招商引资和完善市场管理的相关政策,配套施行。

  据调查,该展贸城的开业,将带动陇西县餐饮、娱乐、物流、信息、包装加工、劳务、房屋租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加快形成,长期以来单纯依赖旅游业、产业发展薄弱的北海正向产业大市转型,走上产业集群带动城市跨越发展。按照发展规划,到2012年,北海市三大产业工业产值将从395亿元上升到1140亿元,到2015年达到3070亿元,使北海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首个拥有三个千亿元产值产业的城市。西北永新集团下属的甘肃陇神戎发制药公司是首家进驻陇西中医药展贸城的省内知名制药企业。该公司购买了展贸城黄金地段的3间门面房,营业面积达200多平方米,作为公司的办公场所和形象展示窗口。陇神戎发入驻后,双方将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把陇药产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公司驻展贸城的代表程力声认为,展贸城地理位置优越,功能完善,业态齐全,服务优质,是进行中医药经营的理想场所,并十分看好展贸城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公司还在展贸城附近准备购买一套住宅,供驻地代表长期居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1992年至1993年间,全国旅游名城北海曾迎来一次开放开发的热潮,在短短的两年间,一座现代化城市迅速崛起,城市由不足9平方公里拓展到28平方公里,扩建框架延伸到80平方公里。然而,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将失去发展后劲。在随之到来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期间,“北海梦”轰然倒塌,北海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谈房地产色变的一座伤痛之城。

  直至轮回将时间带至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地处经济区核心的北海市重新迎来了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并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的“三驾马车”。

  从2005年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开始,上海到成都物流 北海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继2008年跃上223.36亿元新台阶后,2010年再次实现超越,达到365.9亿元。 

 随着园区经济发展和一批重量级项目落户,已被列入自治区千亿元产业发展计划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形成支柱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发展规划,到2012年,北海市三大产业工业产值将从395亿元上升到1140亿元,到2015年达到3070亿元,使北海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首个拥有三个千亿元产值产业的城市。  建设规划:
  北海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节选(2011-2015)
  近年来,渴望冲破盆地束缚的绵阳人,正在奋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支撑工业经济发展进行着一次次强有力的托举。通过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搭建的平台,绵阳的企业与外地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连成都、接重庆、通西安,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
  工业发展 催生区域性物流中心
  西部大开发步入第二个十年,产业西进一路快跑,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中国科技城绵阳的魅力日益彰显。在“进军西部、落户四川”的思路下,普思、艾默生、经纬达等一批新兴电子信息企业正在绵阳集聚。与此同时,中国重汽、四川汽车工业集团以及华晨汽车等知名汽车企业纷纷在绵阳安营扎寨,区域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身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阳之所以能吸引大量产业入驻,与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绵阳市物流办负责人介绍,2010年,全市物流企业150余家,物流企业营业额58亿元,物流企业仓储面积达100万余平方米。

  物流办负责人指出,绵阳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纳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效率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对于支撑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随着绵阳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商贸等物流体系正在加快构建。http://www.66083797.com/xinan/000080.htm
  除了支撑工业,作为“物”和“流”的高级组合,在后重建时代,绵阳要抢先一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今年,全市围绕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比2010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培育主营业务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8家的目标全力冲刺。到2015年,形成一网络(物流快速通道网)、二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三园区三中心(新皂、石塘、龙门物流园和江油、安县、三台物流中心)和若干个物流配送站(货运站)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建成辐射川西北地区、影响西部、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园区与物流快速通道筑起降低成本“生命线”
  海关、国检、代理、报关公司、场站等部门实行“一站式”联合办公和“一条龙”链式服务,并协调解决好跨省、跨地区的转通关,减少通关时间,加快通关速度……要不了多久,类似的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绿色通道就将出现在绵阳。届时,我市社会物流总成本有望明显降低。
  作为全国196个国家枢纽城市之一的绵阳,在“十二五”期间,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电子信息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两个千亿产业群。而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现代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在绵阳加快建设。
  依托城乡接壤和南郊机场、绵三、一环路等交通优势,绵阳正在加紧布局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石塘工业和商贸物流园区。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已获得批准,基础设施已投入1.1亿元,引进企业17家,已开工商贸物流项目8个;依托攀长钢、川矿等优势企业,规划建设的江油工业物流园区,涵盖电子信息平台、货运配载交易中心、仓储式购物中心、工业集散中心、货物仓储中心、汽车集中服务中心等不同门类,目前已开工建设;位于城市西郊、紧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绵阳进出口加工区的新皂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目前已入区3家物流企业。
  “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开门迎客标志着我市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据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川西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农产品年交易、加工、储存、配送总量200万吨,交易总额达50亿元以上,辐射带动基地120万亩,农户60余万户。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高水老市场占地经营、以街为市的局面,改善了农产品交易环境,对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及周边区域发展,保障市民菜篮子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到成都物流
  今后,这些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将与城际公路货运班车、铁路货运五定班列和航空货运中心等实现无缝对接,建成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大物流版图。加上连接周边经济中心城市的快捷通道体系的建成,1小时内到达市内各县市区将不再是梦想。完善的物流快速通道将帮助绵阳快捷到达成都、重庆、西安等周边中心城市和更远的地方。

  
  大项目、亿元物流支柱企业快马加鞭. 

在自然界,生物都依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生物群落,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可持续、可循环的生态群落。随着我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的加快发展,给第三方物流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  盛夏的绵阳,酷暑难耐,但在石塘工业和商贸物流园区,火热的施工场面让人对这块未来的“黄金地”信心满怀。挖掘机挥舞巨臂推土平场,运送泥土的大货车来回穿梭,辛勤劳作的人们挥汗如雨……“园区内8个商贸物流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地实施。”
  作为构成第三方物流的细胞,根据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和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按照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要求,2011年,绵阳市将培育主营业务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8家;2015年,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1家以上,超过3亿元的物流企业5家以上,一批具有国内、省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由此全面提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