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系统的建立
发布于:2011/7/29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加拿大粮食仓储设施均由农场主和私营公司投资建设,其中除农场仓库外其他粮库只有经加谷委注册登记后,才能够建设并收购粮食,或者接受加拿大小麦局和其他粮食公司的委托,代理粮食储存及转运业务。加拿大粮库仓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立筒仓,适应了粮食短期储存、快速周转的特点,便于机械化作业。 上海货运公司
加拿大的粮食运输体系也比较健全,粮食产量的70%多用于出口,国内粮食集并主要依托85万公里的公路和7万多公里的铁路,出口主要采取海运方式。粮食先由农场仓库经公路运至800多个粮食收纳库,再由收纳库经铁路运至16个终点库,由终点库将粮食海运出口到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场仓库向收纳库集并一般是用载重约20吨的卡车走平均50公里的路程来完成的,收纳库向终点库运输则是由CN(国家铁路公司)和CP(太平洋铁路公司)两大铁路公司的2.5万个车皮完成的。每个车皮载重约100吨,这些车皮基本上都是漏斗车皮,容量大、装卸容易。粮食的集散、装卸和临时储存全部是散装作业。农场主接到加拿大小麦局的调粮通知后,将粮食用卡车运到交通沿线的中转站,再由火车运往东西海岸的出口港。
粮食“四散”流通
加拿大粮食的 “四散”流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粮食从收购、中转到储运的各个环节都采用散装方式,系统配套、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粮库作业采用智能化管理,每个中转库和港口库都配备有完善的散粮流通设施计算机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粮食储运设施配套,工艺先进、齐全,装卸设备实现了标准化、专用化、系列化,且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科学合理的配套不但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成本,也极大地提高了粮食运输效率。
更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从1975年就开始研究粮食的集装箱运输。近几年,国内粮食集装箱运输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有5%的粮食通过集装箱装运出口,主要品种是豆类、油菜籽和啤酒大麦等。从当前看,粮食集装箱运输成本较高,但随着储运条件的不断改善,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将更为明显。
当然,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因货物和信息沟通等多方面的原因,运粮火车许多都是单程运输货物,回空现象较为普遍。其次,集装箱运输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因运输成本较高 (包括回空导致的高成本),目前还仅限于豆类、油菜和啤酒大麦等少数几个品种。粮食集装箱运输占整个粮食运量的比重还比较低,加拿大仅为5%。最后,散装运输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要求各个环节密切衔接配套。 “四散”设施投资很大,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资金方面的难题。
政府重视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1916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全美开始发展公路建设。193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建成了第一条长11.2公里的高速公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政府认识到国防对公路建设的依赖性,1944年美国国会又出台了联邦资助道路法案,确立了以联邦和州立法形式予以保障高速公路建设,规定凡列入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建设都能得到联邦政府的资金援助,由此加快了全美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
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平均每年建成3000公里。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美国政府很注重公路建设的走向和布局,既考虑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又注意偏远、荒漠地区的建设发展需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全美公路总长度达到630多万公里,是铁路运营里程的65倍,其中高速公路总长度已达88500多公里。现阶段的美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可以满足国内交通运输、国防建设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建设的重点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后建设的重点是完善高速公路与航空、铁路及水运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科学管理和维护,提高运力,降低交通事故。
二、城市高速公路发展迅速
美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城市人口集中,汽车保有量大,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多数从城市的外环路和辐射路以及城内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开始,逐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道路网。美国目前公路运输量的50%以上集中于大城市,仅纽约市区高速公路就有1300多公里。城市高速公路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的矛盾。 上海到洛阳专线
三、注重加强周边国际高速公路网的建设
为实现其对外经济扩张,加大对美洲大陆各国的公路运输量,美国政府于1925年就参加并制定了泛美公路网规划,修建了北起阿拉斯加,途经美国本土、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直至阿根廷最南端的高等级公路,公路全长78800公里,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通道。该公路的建设促进了美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了美国同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
四、强化车辆使用高速公路的管理
美国国民的工作、生活对车辆的依赖性很大,个人驾驶车辆外出占运行车辆50%以上。美国洛杉矶地区由88个大、小城市组成,人口上千万,拥有种类汽车750余万辆,城市道路面积占整个市区面积的1/3,有的道路设置6车道、8车道,部分道路设置12车道,但车辆运行高峰时道路仍十分拥挤,塞车和疏导交流等问题使美国交通管理部门压力重重。为缓解交通堵塞,美国许多州和城市除科学地解决路与路之间交叉和采用先进的疏导手段外,还积极提倡小汽车两人以上乘坐,有的高速公路立法还规定设置供乘坐两人以上汽车行驶的专用车道,有的必须是三人以上乘坐车辆行驶的快车道,对擅自占用专用车道或快车道行驶的单人车辆,将处以271美元罚款并进行违章记录。强制的管理手段,提高了车辆利用率,降低了车辆使用数量,缓解了交通堵塞矛盾。
五、智能化交通管理方兴未艾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将电子、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科技手段运用到高速公路管理中,积极发展交通智能化管理,也称智能运输系统,其目的是在传统交通工程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解决和满足人们对交通“高速、安全、舒适”的要求,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美国的智能运输系统主要由六个子系统组成:
1.交通管理自动监控系统。主要对路网中行驶的车辆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监控,预报交通流量情况,适时进行交通疏导、车辆事故预测、事故定位、现场记录和安全行车指导等,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网通过能力。
2.先进的出行信息系统。利用车载的导航设备与自动交通管理系统相配合,及时得到所需的各种交通状况、道路、气象条件、车辆事故和自身安全等有关信息。通过公用通信网和个人计算机,还可以家中或办公室得到出行前的最佳行驶路线和沿途的气象情况等信息,使出行者可以合理地选择出行方式、时间和路线,同时也可以使路网交通流量获得平衡分配,提高运输效率。
3.商业营运车辆管理系统。集团统一调控大型载货车、出租车和其他商业营运车辆的合理使用,达到商业营运实现信誉、高效、安全的目的。
4.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公共汽车、地铁和多人乘坐的车辆与各种公共交通运输方式有效地联接。利用GPS车辆自动定位系统和交通通信系统,使驾驶员与管理部门直接联系,进行适时调度和路线调整,实现可靠、安全和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5.电子收费系统。主要是实现自动收费,利用IC卡或电子标签等方式,实现公路收费快捷、便利。一种是车辆在收费处需停车,用IC卡完成自动收费;另一种是车辆预先交纳通行费用,通过交费电子标签识别,车辆缓行通过。 上海到呼伦贝尔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