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中国物流业的春天
发布于:2011/7/19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这几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十个方面的突破。
第一,在中央文件中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并着手制定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上海物流公司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段话明确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物流是现代服务业;二是物流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三是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形成包括物流在内的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中国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理解,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符合发展节约型社会的趋势。物流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世界如此,中国也如此。上海货运公司
第二,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发改委、商务部等13个部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成。2005年5月10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从此,中国物流业发展有了一个组织保证,理顺了领导关系,使中央政府的各部门与各级政府逐步形成合力。2005年9月22日,由国务院批准召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全国物流发展工作会议,共商中国物流业发展大计。
第三,确认物流企业是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并逐步形成物流行业。最具标志性的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3月24日发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 19680-2005),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明确“物流企业是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从这时开始,物流企业有了一个法律概念上的意义,并成为中国众多企业大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上海到杭州托运公司 按这一国家标准,中国的物流企业分为运输型、仓储型与综合服务型三类,并按评估指标,分成从1A至5A五个等级。这使中国物流企业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与规范化的管理。目前虽然不完全成熟,但有总比没有好。
第四,中国加入WTO承诺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对发展缓慢的中国现代物流业以巨大冲击,特别是对垄断性极强的铁路、航空、邮政、交通、电信形成巨大压力。物流领域成了外资投资新的热点,中外合资、外商独立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抢占中国市场,与国有及国有控股物流企业以及民营物流企业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这种局面从总体上讲利大于弊。上海到宁波货物运输
第五,物流统计列入国家统计。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409号),并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具体运作。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的正式建立。2005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基本情况的通报》,中国从此有了一个最权威的物流统计,并与国际接轨。
第六,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全面启动。在教育部支持下,全国已有160个本科院校设立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有400多个专科学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并成立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劳动部等部委支持下,全国物流师、注册采购师的培训全面展开。已有三万多人参与培训,缓解了物流人才的短缺。上海到杭州专线
第七,科技部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确立了物流在科技领域的地位。2002年,科技部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分为科技进步奖与科学发明奖,是物流与采购行业唯一的行业奖,从而确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在科学技术界的地位。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有大量的科技含量与科技潜力,必须大力挖掘。这从每年评审的奖项可以明显的证明这一点。
第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由全国标委会及发改委等8个部委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物流业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九,2005年9月1日,《现代物流报》诞生。与20多种物流杂志,众多物流网站以及将于2005年12月26日开播的数字频道“东方物流”,以及许多报纸的物流专版,形成了全国物流宣传网络,加上《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年度报告,形成了在中国大地上的物流舆论声势,之大之广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第十,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物流企业。据初步统计,物流主营业务超亿元的已有近百家,超十亿的有60多家。如中远、中外运、中海运、中储、中邮、五矿国际、宝供、南方、大田、锦程国际、远成、华宇、南粤、嘉里大通、中铁(快运、现代、联合)、海尔、福田、安吉天地、传化、宅急送、招商局物流等等。
经过5~10年的努力,中国将形成自己的物流航母,并走向国际。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正在改变,物流外包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前提下,物流企业正从功能单一的初始阶段向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服务迈进。
二、中国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重点
从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开始,我每年都要给物流理论界提出一些题目,从每一届提交的论文可以看到中国物流理论一年比一年进步,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研究成果的水平越来越高,研究人员的队伍越来越大,涌现了一批著名学者,目前已有各类研究组织三十多个,有不少经济学家参与了这一研究,这是值得可喜可贺的。但要指出的是,中国在物流理论的研究上缺少创新,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突破性的理论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