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积蓄发展后劲
发布于:2011/8/8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去年底,经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了27个城中村的“村改居”工作,开启了由农村向社区、村民向市民的 “转型之路”。
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处处新社区悄然而成———27个城中村的华丽转身,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是一个重大考验。
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根据城市扩容、社区管理缺位的实际,经区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新建乐天、府安两个社区居委会,实现社区管理全覆盖,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经区按照“重心下移,财力下沉,权力下放,四环联动”的原则,理顺行政执法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服务职能,夯实社区管理基础。经区27个城中村“村改居”后,全部规划建设了融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优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开通了“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社区建设夯实基础是关键。上海货运公司 经区还出台了社区班子建设和“两委”干部责任追究办法,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社区干部的劳动报酬按月考核发放。经区全面推进社区党务、事务、财务公开,发挥了居委会在服务社区居民、维持辖区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经区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意见,成立了城市管理监督委员会,打造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规范社区物业管理。经区建立了物业企业综合评价和退出机制,健全了所有小区业主委员会,落实了17处零散楼房物业管理服务责任,将社区物业房、前期物业启动资金收取及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情况纳入城中村改造考核,推动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经区还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区环境。仅今年,经区就投资5.5亿元开工建设205个城建、市政、园林和道路交通项目,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现已完成财政投资2.2亿元。对旧生活区分批综合改造,累计完成123栋住宅楼“平改坡”工程,综合整治了13个旧生活区环境,10260户居民的安居之处旧貌换新颜,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调整产业结构,积蓄发展后劲上海到延安货运永旺威海购物中心———经区的特色地标。这里不仅进驻了佳世客直营店,而且还有125家特色专卖店。这个总建筑面积7.2万平米的大型商贸中心是长峰社区承借城中村改造的“东风”,投资3亿多元兴建,租赁给永旺威海购物中心,当年就为社区增加集体收入2100万元。
经区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社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加快调整社区产业结构,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经区鼓励扶持社区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楼宇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目前全区27个改造社区已规划建设商业设施33.8万平方米,发展经营网点2300多个,解决居民就业8000多人。大力开展“点对点”职业培训,鼓励扶持有就业能力的居民走出田野走进工厂。
实行村居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是确保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的有效途径。按照先行试点、稳妥推进的思路,经区在先期成功完成长峰和凤林2个社区改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其余25个城中村改造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今年将完成14个社区改制任务。
依托城中村改造带来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经区大力发展物流和城郊特色休闲旅游,新建大型物流园区3个,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并设立了家庭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鼓励扶持发展家庭服务业。9个社区家庭服务业试点工作启动。
务工有厂、经商有店以及股票和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在变成市民的同时,快速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完善保障体系,绘就民生蓝图
村民上楼变居民,村庄变社区后,社会保障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经区坚持从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入手,不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完善服务体系,绘就了一幅洋溢着幸福的民生蓝图。
着眼于建立居民永久性保障,按照“以福利换保障”原则,上海到延安货运经区引导社区将征地补偿款、城中村改造收益和集体收益优先用于解决居民养老保险,鼓励社区居民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目前,经区已有13个社区投入资金6842万元,补助8344名居民办理了城镇职工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7个改造社区居民参保率超过九成。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经区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财政补偿机制,基本药物平均降价45%以上。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标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改善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新建改造的12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筑起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建立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制度,率先将未纳入城市低保的重度残疾人、90周岁以上老人、建国前入党且不享受离退休待遇的村改居社区老党员和伤残军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城市低保覆盖面达到1.07%。上半年,已发放城市低保救助金58.6万元。
经区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础上,结合城中村改造工程和城市扩张的预期,科学设置、合理布局城区学校,规划到2020年新建扩建19所城区学校。累计投入48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乐天休闲体育公园和35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同时,投入1.05亿元公共安全经费,构筑起覆盖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的技防网络,“平安经区”建设稳步推进,群众安全指数明显提高。
京沪高铁徐州站区是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位于城东大道金龙湖东侧,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总投资32亿元,2009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主要包括站前东、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站区道路、绿化及配套工程。站区已建成中央大道、鲲鹏路等十一条道路,全长12公里,形成了内联外通、环形交叉的快速路网。站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配套商务、餐饮等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尤忠涛对徐州高铁以及徐州高铁的建设者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徐州高铁站区自建设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京沪高铁全线第一孔梁、第一根钢轨,第一个试车并创造了中国铁路试验最高速度,均是在徐州站区。徐州高铁站区开发建设规模大、速度快、功能全,走在京沪沿线24座城市的前列,得到了铁道部和京沪高铁总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对此,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机构副主任杜江认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他在演讲中说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a抯 clean development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主流热点之一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环境资源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环监机构)的职责是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管理指导之下,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开展工作。当前,全球化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环境与资源的监督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和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并促使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开始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1972年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以来,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实施“环境管理体系(EMS)”来达到防止工业污染以及减轻环境负荷的热潮,获得显著有效的管理成果。但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生产资源的低效益耗费,已经成为环境问题之外又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于工业再生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一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