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上海物流:“十二五”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十大变局

发布于:2011/10/25  来源: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从模式上讲,中农控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批发贸易,二是基层销售。传统批发贸易的客户类型主要是工厂和大中型的经销商,客户相对集中,运输规模比较大,在物流体系上我们仍然选择以传统的树形结构为主渠道,物流体系以中心库、区域库、配送库为结点向销售对象层层分流。针对基层销售的单元结构的体系,我们基层销售以小型合作社为核心,主要面向是种植大户和农村合作社。我们打造以枢纽库单元结构的物流体系,所谓的枢纽库就是在市场建立多种功能的运营单位,不但有仓库,还要有生产、服务、配送功能,以枢纽库为单位形成网状的物流体系。
    服务经济将逐步超越工业经济。“十二五”期间,提升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而这一调整必然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所以我认为,“十二五”是中国物流业发展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服务经济要想赶超工业经济,我认为要花10年时间,到2020年才能真正完成.
    从成本来看,目前中农公司的物流资产规模是比较庞大的,上海货运公司自建库容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资产规模达到数亿元。但在过去,这些资产都是作为业务的支撑存在,没有当作产生效益的板块。按照前面提到的“效益背反”的理论,我们从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益设置物流体系,我们要尽量增加物流资产本身的盈利能力。未来在规划体系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强调作为业务板块的功能,发挥与我们其他资产的协同效益,另一方面也会不断摸索和提升物流资产自身盈利能力。我们这种盈利能力的摸索目前有三个方向:1.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增加盈利能力;2.利用金融手段,增加服务的附加值;3.向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延伸。
物联网使物流智能化。现在供销社系统花了很多资金和很大精力投入搭建农村农资物流平台时,就考虑到包括网点的信息化布局,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2005年到2010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物流业的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和GDP是一致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针对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严峻形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确定GDP的增速为7%。这一变化,必然使中国物流业的一些主要指标跟着变化,总体上仍处于大发展的长波中,但发展增速会有所趋缓、趋稳,将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在东部优先发展、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和西部大开发总格局下,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经济主功能区3+18+7的发展规划。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工业化、城镇化优化开发区,冀中南地区、哈长地区、江淮地区、成渝地区等18个工业化、城镇化重点开发区以及东北平原、长江流域等7个农业主产区。加上这几年国务院批准了几十个新经济开发区,从而形成了国家经济战略新的格局。新的产业集群、城市集群和区域集群必将对物流的流品、流量、流向和流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物流的空间布局、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
产业物流实质性推进。上海物流在原材料成本及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以及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加快产业物流的外包。二是从企业分离出一个物流公司,逐步从企业物流走向物流企业。三是产业物流使物流细分,向专业化发展。
    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调整,譬如国务院发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的政策问题、土地的政策问题、税收问题、物流园区的问题等等。最近我们也在做一些调查,到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进行调研时就发现,现在的物流业还存在很多局限因素。譬如税收方面,现在国家也正在研究怎么样把服务业的税费减轻,更加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当然这个改革还比较复杂,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