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首创适应新型物流形式监管模式
发布于:2011/1/19 来源:上海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 贝发集团是北仑一家有十几年历史的民企。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深受重创。“去年,公司开始从制造业向供应链管理转变。”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在采访中告诉记者,2010年,贝发从传统的OEM变身为国际采购分销商。昔日的制笔大户,成了采购分销大户。
“事实上,这个转型的路子,我们是走对了。目前采购分销的利润已经与制笔的利润持平。”邱智铭告诉记者,随着采购业务量的加大,贝发遇到了瓶颈。原先检验检疫系统对传统制造业出口业务的监管模式,完全不适用于大批量采购、多批次分销出口的业务。比如,贝发从山东采购一批文具,分别出口至10个国家,那意味着,贝发先要在山东国检申报一次,再在北仑国检申报10次。手续繁杂,过程漫长,效率很低。
“北仑国检知道企业的难处后,有针对性地研发了新的监管模式。而这种模式,全国还不曾有先例。该局多次去国家总局申请、汇报。历时一年多,最后终于批下来了。”
全新模式 源头管理、实时监控,大大提高通关速度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监管模式?“简单来说,原来是等货物要出口时,才申报、检查。而现在这种模式是在货物入库时,就进行监控。一批货进来,出去多少,给了谁,去了哪里,国检通过数据平台及‘全球眼’,一目了然。这对批量采购、多次分销的企业来说,非常方便。”北仑检验检疫局局长鲁国苗介绍,新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源头管理、入库申报、日常监管、出库核销”十六个字,是检验检疫系统针对新型物流形态实施科学监管的一次全新尝试,
通过该系统,施检部门可实现对采购商品“配送库”的远程监控、实时拦截、集约化抽查等功能,并将监管触角延伸到了物流配送供应商环节。强化采购入库和库存环节的质量抽查,降低对物流出库环节的干预抽查,较好地体现了“严进宽出”的监管服务理念。同时,具备“检企互动、科学预警、动态布控、快速通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