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需加强自身发展
发布于:2011/8/24 来源: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上海物流公司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比较“重生产、轻流通”,一度导致钢铁流通效率低下,社会重视创新程度缺失。
“十年前的那一套经营模式,到今天已经不太适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告诉本报记者,“有时我们也不能责怪一些企业心态浮躁,毕竟滚雪球式地赚辛苦钱,任何行业都难以忍受”。
在激烈竞争的钢铁生态圈内,它反映了一个行业现实生态的真实缩影。
上海到南京物流 王建中说,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链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但如果没有流通企业的参与,中国钢铁产业链或许难以重塑。作为钢铁流通企业,亦应该加快找回并合理发挥起对引导生产、衔接产需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由于多年来受“大而全”、“小而全”传统思想的影响,物流成本依然很高。
虽然有些国内许多钢铁生产企业、贸易商都拥有自己的运输、仓储等“硬件设施”,但与欧美日等钢铁强国相比,我们距离真正的“现代物流”仍存在很大差距。
自2002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钢国和钢材消费国。但与此相伴的钢铁流通业发展速度却并不是十分匹配。自始以来,钢铁流通沿袭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交易方式,而且与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现状一样,
尤其是在加工中心建设、钢材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等几个方面,各类企业都在做不同程度的转型和摸索尝试,但总体来说现代化水平不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不高。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业务模式没有整合在一起而形成供应链服务能力。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总经理宋玉芳告诉本报记者,“未来的竞争是链条对链条的竞争,而不是企业间的竞争”,单打独斗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市场机制建设缺乏规范
钢铁流通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
上海到南京物流具体表现为:没有行业准入门槛、企业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时有发生、工商利益屡屡失衡……
除这方面以外,近些年来,市场仍有一些钢铁流通企业相互压价竞争,不能抱团,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就大打价格战,自相残杀。还有极少数企业不讲信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量,坑害消费者。钢铁流通企业也存在行业创新升级能力不足等问题。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钢铁流通行业总体业态水平较低,已明显不适应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同时也不适应现代商品流通发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