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运输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分析
发布于:2011/7/18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既是其他九个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也是这些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10大产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才能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组合拳。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物流总额同比回落8.1%,不少物流企业利润下滑幅度达到20%或30%。国家希望通过出台调整振兴规划,避免物流业受到经济危机的过分冲击,同时对制造业提供带动、支撑和联动作用。本文将就经济放缓以及行业变化的大背景下,运输物流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与读者分享。
经济危机对中国运输物流行业的影响
金融风暴对中国运输物流行业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近期行业所呈现的三大变化趋势将改变运输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影响业内企业的竞争方式:
需求疲软且客户要求改变,重塑运输物流服务内容;
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亟待成本优化;
投资意愿升温,行业整合加速。
面对未来行业可能发生的巨大转变,物流企业只有尽早规划、主动出击,才能渡过危机,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占长期发展的优势地位(见图1)。 上海货运公司
需求疲软且客户要求改变,重塑运输物流服务内容
金融危机迫使消费者重新审视消费习惯,并通过大幅度降低消费支出,来为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做准备。消费的下滑使内贸与外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正在不断冲击运输物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国际空运和海运的货运量在去年11月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和14%。无独有偶,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包括铁路、水路、公路和空运所有运输形式的货运量增长率均无一例外地也开始大幅下降。根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同比增长率,从2008年第三季度的19%迅速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这些数据充分显示经济危机对运输物流行业的冲击力绝不可小觑。
但尽管贸易额整体下降,在中国最大的25个进/出口国之中,仍有一些贸易路线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小,呈现一定的增长机会。即使中国对几大出口国/地区(美国、香港、韩国)的出口额在去年11月和12月出现连续负增长,但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在去年12月仍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同样在中国的进口方面,来自南非、阿曼等国家的进口额增长率在去年12月仍能保持两位数。面对变化的需求,领先的运输物流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调整航线,以更好地满足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的进出口航线的需求。 上海物流公司
国内方面,受政府的政策拉动以及金融危机下企业自身成本控制要求的合力影响,制造业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向内陆转移,内陆地区运输物流需求也因此加速增加。一方面,内陆地区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对于制造业企业很有吸引力。
国家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例如上万亿元的投资正流向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大大提高西部地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应对危机,诸多制造型企业已经计划向内陆转移,并在近期付诸行动。例如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宣布在2009年将关闭一家上海的工厂,转迁至成都以缩减成本。为了抓住这一轮的产业西移所带来的新商机,运输物流公司须迅速增强当地运营能力,并拓展自身运营网络以覆盖西北部地区。
与此同时,运输物流企业也意识到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增加了对高附加值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精细化工、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高端纺织服装业、现代化农业等诸多产业都被列入产业升级计划内。而伴随着产业升级的是不断改变的运输物流需求。以服装纺织业举例来说,高附加值的制造厂商更加注重安全、零差错、零延时、针对高级面料的特殊运送能力以及逆向物流等。又例如,农产品正向“绿色产品”和“严格卫生标准”的方向发展,这对运输物流企业的冷链物流能力和全程物流控制的要求将会大幅增加,以确保产品免污染或变质。运输物流企业应该迅速提高业务能力以应对这些由产业升级引发的运输物流需求变化。
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下为了提高效率和优化成本,跨国公司及本地企业都在考虑对供应链进行结构性调整,这也直接影响了其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除成本外,客户越来越多地考虑供应链的灵活度和迅速调整规模的能力,并采用了剥离供应链资产的方式。这些结构性调整改变了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选择标准,运输物流公司应据此进行调整,提供更为定制化的,同时也可能是利润更高的服务。
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亟待成本优化 上海物流
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由于经济放缓而出现的运力过剩几乎迫使所有运输物流的相关领域出现了降价风潮。在全球海运市场上,仅以2009年1月为例,根据法国海运咨询机构AXS-Alphaliner的数据,超过210艘集装箱货船停靠在港湾内,55万TEU的运力被闲置。其他运力过剩的案例在航空、陆运市场也是屡见不鲜。其直接后果便是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在2008年10月至11月的一个月内下降了7%(上海航运交易所)、中国公路零担货运市场重货平均价格在相同期间内下降1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市场价格不断下降对企业生存的威胁更值得重视。举例来说,一个典型的公路运输企业的利润空间在3%~5%,若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根本无法承受去年一个月的价格下降。
根据最近发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政策,国内零售燃油的价格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虽然目前的原油价格在相对低位徘徊,但经济放缓期间的原油产量消减将会加剧未来油价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由于在运力过剩时期难以将油价上升压力转嫁至客户,根据科尔尼的分析,当原油价格增长20%时,一家不采取任何规避措施的典型公路运输企业的利润会从3%下降到0%。未来运输物流行业的利润对油价的波动将会愈发敏感,所以如何管理供应波动是运输物流企业急需掌握的能力。
面对目前衰退的经济环境,运营难度不断增加,竞争格局迅速改变,运输物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成本结构与驱动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果敢、全面的行动,企业在现阶段的生存和长期的竞争力都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投资意愿升温,行业整合加速
即使短期内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有望稳步恢复,并继续保持世界生产基地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