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物流业大有可为
发布于:2011/7/14 来源:上海凌翰物流 点击次数: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明确战略定位。物流业在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中应该如何定位?我认为应该把它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这个定位之后,就会得到更大的支持。目前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很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包括新能源),以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我们的东临日本,在金融危机后,也是花了很大的本钱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也是如此,目前已经出台了若干个规划。这些规划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还不同,国家的直接投入比后者大得多,所以应该把现代物流业这么定位,才会得到更大的支持。上海物流网
第二,坚持科学布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集聚。物流要素要向中心城市、大企业集聚,这本身也是个规律,国外是这样,发达地区也是这样。因此,无论是在做规划,还是在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的时候,都要有意识地引导集聚发展,对资源进行整合,上海到辽阳物流以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二是要便捷。在做一些重大的布局时,物流设施要与其他设施,比如交通设施结合起来考虑。所以,我们在搞物流节点的时候,就要统筹考虑交通条件,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三是要互动。要与河南省优势工业行业进行互动,以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四是要循环。上海到运城物流目前河南省主要是搞正向物流,别人需要什么原料,我们给他们什么原料,所谓循环,就是在搞正向物流的同时,也搞反向物流。比如说,废弃物的处理、收集、运输和循环利用。实际上,供销社系统的废品回收,物资系统原来的物资回收公司,做的业务是很相似的,只是运作的方式不同罢了。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欧洲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运作了,特别是日本出台了《物流施政大纲》,明确提出要发展循环物流,建立循环物流体系。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科学发展,这点很重要。 上海物流
第三,培育壮大主体。培育壮大主体就是如何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本身,大致有以下四条。一是兼并重组。这是比较现实的一条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兼并重组已经非常活跃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些世界级的物流巨头,像众所周知的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日本的一些综合商社等。兼并重组是壮大物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方向,物流企业只是自己小打小闹,显然是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对物流的要求。现在很多所谓的物流企业实际上只是卖点钢材,或者帮别人存点货,这样做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二是加强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央企的实力非常强,虽然有些是物流企业,有的不见得是物流企业,但在很多领域,实际上它们具有垄断地位。因此,与央企合作对河南省的物流业发展意义重大。三是从国外引进物流企业。经常看到对引进物流企业的利弊分析方面的文章,但我认为,引进物流企业,先不说可以引进资金什么的,至少可以提升河南省物流企业的理念、管理和技术。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提出的要学会“与狼共舞”一样。四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是个关键问题,当前很多生产企业都是自己做物流,实际上成本是比较高的。 上海物流公司
第四,着力搭建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建设。现在河南省正在着力建设“半小时交通圈”、“一小时交通圈”、“两小时交通圈”。所谓“半小时交通圈”,就是指中原城市群的紧密层;“一小时交通圈”就是辐射层,南阳、信阳、驻马店、商丘、三门峡等这些地方;“两小时交通圈”就是与武汉、合肥、上海等周边城市的物流联系。交通对于物流很重要,有资料表明,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一半以上,交通条件改善了,就很容易降低成本。二是物流园区、分拨节点、配送网点体系的建设。通过建设这些设施,可以减轻对城市交通的压力,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应,满足仓库建设大型化的趋势,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特征。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物流园区进行建设、规划,把全国按经济特性分为八大物流区域,而且进行了很大的扶持。通过政府投资、融资,建设整合物流设施,形成了一大批物流园区,对日本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每年要滚动抓60个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以推动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上海货运公司
第五,强化政策扶持。税收问题是影响物流业发展,并一直困扰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虽然政策比较明确,但由于不好界定,税收的问题总是落实不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土地也成了一个大问题,原来的国有物资系统,都有很多仓库,后来卖了不少,以至于现在建设新项目,土地就成为了新问题,当然还有收费、融资、交通管理等问题。此外,一些规划中关于扶持政策写得比较虚,没有实质性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希望有关部门以后会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
第六,创新体制机制。这一条最重要,要做好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就是体制机制创新,但这也是最难的。所谓体制机制创新其实就是改革,改革就是现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势必会引起很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的既得利益者肯定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改革的阻力就非常大,特别是现在整个的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攻坚期,每推动一项改革都很难。以前的改革比较容易推行,主要是被改革者是既得利益者,被改革者能够获益。比如说,农村改革是农民获益,1984年之后进行的城市经营体制改革,刚开始放权让利,让发奖金,工人能够多拿钱,对工人有益,因此,也比较容易。但后来的改革就越推越难,原因在于社会大众为改革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因此遭到抵制,但是不改革、不创新就解决不了问题。
电 话:021-66083797/66083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