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流成本控制的思考
发布于:2011/8/4 来源:http://www.66083797.com 点击次数: 佩尔鲁克斯的一种抽象的经济空间概念是成长极理论。上海物流 后来的学者将成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提出了“发展极”概念,认为“发展极”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与发达地区聚集而自动产生“发展极”;一种是由政府透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来主动建立“发展极”。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决定了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政府己将发展物流业提上议程,物流业发展目标已被写进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之中。并使中国的物流市场的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加入WTO后的热点。
具体看来,库存费用是指保存货物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保险和税收费用外,还包括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当年美国商业利率乘以全国商业库存总额得到的,把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上统一起来。
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产生的费用和货主费用。公路运输费用主要是指城市内运输费用。其他运输费用包括铁路运输、海运、国际国内空运、油气管道运输费用。货主方面的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近10年来,美国的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体为6%,并一直保持着这一比例,这说明运输费用与经济的增长是同步的。
而物流管理费用是按照美国的惯例由专家确定的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来的。美国的物流管理费用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大体在0.4%左右。
目前,我国物流处于火热状态,但其背后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将会制约我国物流业由传统的储运物流向现代化的物流转变,将造成原有社会资源和新投入资源的双重浪费。上海到济南货运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三大瓶颈是人才问题、标准化问题和市场无序问题。
四、海运安全
海运以大宗货物为主,集装箱运输成为主要方式。因此,海运安全相对来说情况较为简单。
海运安全主要以控制仓库安全和拆装箱过程为主。普遍来说,一般海运仓库和码头较少有闭路电视等安防设施,主要的控制手段还是通过流程控制。特别是在出库装箱环节,以多人多环节复核的方法来控制,一般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物流安全管控,作为物流业中起步相对较晚的一块业务,近10年来随着物流业和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物流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行业间也形成了一定规范标。谈到物流安全标准,不得不提到TAPA(Technology Asset Protection Association)。TAPA是Intel、Sun、Micro等高科技企业在1997年倡导建立的一个企业组织,其成员包括全球各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各跨国物流企业。TAPA致力于建立统一的物流安全标准及其认证体系,现在该体系受到成员的广泛接受和遵循。目前,TAPA在北美、欧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很多为高科技产品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都有经过TAPA认证的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
物流安全从一般实践来说,主要包括设备、人员和操作流程规范等部分。这三部分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安全体系。当然,合理的安全体系必须视其所保护的对象而定,针对高价值高风险货物和低价值货物所建立的安全体系是不同的。所以,建立安全系统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成本合理而有效。
按照物流流程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仓储安全和运输安全。其中,运输安全又可分为陆运(卡车运输)安全、空运安全和海运安全。本文将按这些分类来探讨建立成本合理而有效安全体系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滞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制约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企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开发工具不规范,缺乏标准体系的指导,开发商的投资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市场做不大,客户也不敢用,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过高,进展缓慢。
二是行业层的信息化标准问题。例如由于电子单证格式和认证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地沟通,上海到济南货运需要反复地转化、认证,费用高、效率低,还很不安全;三是社会层的基础信息化标准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样的社会层标准也往往是国际标准。例如由于基础标准的滞后,商品编码、无线通讯频率不统一,像RFID这样的先进技术难以很快应用推广。
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了物流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建设要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范畴。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信办等政府有关机构都在“十一五”规划中加大了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