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乡物流对接的"德州样本"
发布于:2011/1/6 来源:上海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 2003年以来,地处鲁西北的德州市立足当地实际,居弱图强,先后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启动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率先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累计投资30多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7万多公里,建设大中桥梁800多座。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新增和延伸农村客运线路456条,新投放通村客车1000多辆,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彻底解决了全市8000多个村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起飞的翅膀。近年来,德州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村物流规模逐步扩大,物流需求迅速增加。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买力不断提高,生产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相对于城市物流产业红红火火,农村物流产业却相对冷清,物流信息滞后、物流设施不足、流通方式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于农村物流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许多企业眼瞅着巨大的市场,只能望“农”兴叹。怎么办?
2007年,山东省做出了发展农
村交通物流的战略决策,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扩大、总结经验、全面普及”的方针,通过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力争实现城乡物流无缝对接。而德州正是这“先行试点”之一。
德州市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始探索农村交通物流建设,着手破解工业品下乡难、农产品进城难、农民购物难等问题,力求做到货畅其流。
德州市副市长翟长生告诉记者,虽然是发展中地区,但是德州在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德州是全国重点交通枢纽城市和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区位交通优越,资源丰富,商贸流通活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将其放在各类现代服务业发展之首,实行适度倾斜的产业政策,并且将农村交通物流列为全市十项民心工程之一,由行业行为全面上升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
经过密集考察和调研,2009年6月30日,德州市交通运输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发展的意见》,通过有效整合“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农村客运线路等资源,实现农村交通物流加快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市县两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分别成立农村交通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