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新闻

评论:两业联动使制造业和物流业实现双赢

发布于:2011/1/10  来源:上海物流公司  点击次数:

物流外包发展缓慢。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制造业都在面临挑战,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出口订单急剧萎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危机中风险与机遇共存,国家出台宏观政策引导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有人把中国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形容为“制造业大国与物流业小国”,制造企业实现物流外包的比例还很低,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两个结果:制造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活动难以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趋向。
  两业联动是大势所趋。很多两业联动成功的事实都证明,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承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可以大大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些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两业”联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二、我国推行两业联动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性  
  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互为依托,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沟通和衔接,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渗透、联动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制造业和物流业实现双赢的机会。
  我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世界分工体系的较低层次,简单的加工制造不仅利润水平低,而且消耗了巨大的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管理模式和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国际竞争已经从成本、资源、技术的竞争上升到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制造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将管理重心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移,从而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和服务的稳定提升。物流业作为从流通中分离出来的生产型服务业,天然具有衔接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的能力,因此,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承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物流运输业务;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由此推动自身供应链的调整、优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强业务服务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目的。“两业联动”也是物流业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