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能力不足拴住京东 一年少赚40亿
发布于:2011/1/8 来源:上海物流 点击次数:不是淘宝,也不是当当,而是京东商城。尽管其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一再否认要在中国复制亚马逊模式,但京东商城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却不难看出其正一步步朝着亚马逊的路径演进。
新战略
2010年,京东商城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网络零售商,这让刘强东很兴奋,并将2011年的销售额定在240亿—260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少不了众多厂商的支持。
2010年12月23日,近200家品牌厂商、供应商很给刘强东面子,与京东商城签署了总额超过200亿元的采购协议,其中包括神州数码、诺基亚、宏 电脑、中国惠普、三星电子等。此外,上海李宁、广州宝洁、苏泊尔等日用百货类品牌以及周大福、杰克琼斯、张裕葡萄酒等企业,也分别与京东商城签署了日用百货类产品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开放平台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商城的这一高姿态似乎是为了粉碎之前国美、苏宁“封杀令”的传言。刘强东别有意味地表示,“我们不希望去挤压供货商,京东商城给合作伙伴带去的利润永远比某些卖场至少要高3个点。2011年,我们希望3C数码和小家电产品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厂商直供或者由厂商的分销商给我们供货。”
“京东商城目前大致已能接近传统渠道‘5平3赚2负’的产品毛利配比模型,再经历2年左右的扩张,将形成一个有足够话语权的渠道业态。未来在大家电和IT数码产品之间,或与苏宁、国美达成一种互有侧重优势的渠道平衡态势。”电子商务服务商兴长信达董事长刘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然,刘强东还有其他计划:一是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力度,建成由1000人组成的信息研发团队;二是加强在物联网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通过FRID技术使用户可以实时跟踪订单;三是上线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比价系统,用户在国美、苏宁等卖场只要用手机对着条形码或者商品拍照,就可以立即知晓京东商城的报价;四是开通国际邮购业务,将国内品牌推广到国际市场;五是推出独立的奢侈品打折站点;六是通过并购方式开拓虚拟数字产品的品类。
刘强东的野心似乎并不仅仅是复制亚马逊。
正式开放